1976 美麗的遠景(中華民國十大建設紀錄片)

此影片旨在介紹中華民國自1973年起在臺灣推動的十大重要建設,包括興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之高速公路、興建臺中港、擴建蘇澳港工程、興建宜蘭至花蓮之北迴鐵路、設置鐵路電氣化工程、興建桃園國際機場、籌建高雄一貫作業大鋼廠、興建高雄大造船廠、推廣石油化學工業、制訂執行核能發電計畫,及其帶來的效益。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在臺灣實施土地改革,將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型態轉為以工業為主的現代化經濟。 1953年起,政府連續實施六期的四年經濟建設計畫,前三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政策,一面提高農業生產;一面扶植國內工業,增加生產,限制外國商品進口。五十二年,工業產值超過農業,為世界上以農業發展帶動經濟起飛成功的先例。 後三期改採出口導向的政策,透過獎勵民間中小企業投資、鼓勵出口、設置加工出口區等措施,使得中小企業蓬勃發展,對外貿易長期持續成長和出超。其結果,達到經濟快速成長和物價相當穩定的雙重目標,被譽為「經濟發展的奇蹟」,而躋身「亞洲四小龍」之判,成為開發中國家的楷模。 1973年,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為因應經濟成長,提出近57億美元的十項建設計畫,其中有六項交通運輸建設、三項重工業建設,和一項能源建設,其項目如下(括弧内的年份為當時預定之施工期間): 1. 臺灣南北高速公路(1969-1978) 2. 臺中港(1971-1982) 3. 北迴鐵路(1973-1978) 4. 蘇澳港(1974-1981) 5. 鐵路電氣化(1975-1979) 6. 桃園國際機場(1969-1978) 7. 一貫作業大鋼廠(1972-1983) 8. 高雄大造船廠(1973-1976) 9. 石油化學工業 10. 核能發電計劃(1972-1984) 1975年,受到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警,政府不得不提前結束第六期四年經建計畫,並自翌年(1976年)開始實施國家六年經建計畫,以建立重化工業、加強農村建設為主;前期的施政重點在於完成十大建設,後期則為規劃新的國家建設方向。 1979年,政府按步推動交通、工業、農業、文化等十二項建設。 1984年,政府繼續推動十四項重要建設。 1990年,政府推動「國家建設六年計畫」,以重建經濟社會秩序、謀求全面平衡發展為總目標,使臺灣成為西太平洋金融、交通轉運中心和科技重鎮。 上述前瞻性基本設施,成功帶動臺灣經濟突破發展的瓶頸。 影片攝製:China Art Film Ltd. 影片長度:43分鐘 發行時間:1976年 影片來源: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#中華民國 #十大建設 #蔣經國
Back to Top